摘要:突然想以人文的视角看看我熟悉的
风电,觉得有趣,没准还能激发新的讨论和灵感。“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”,往深地看,很多貌似不相关的事物原来具有惊人的相似。把越是距离遥远的东西关联起来,对照着看,也许越能看出本质。这个系列文章先写起来,结果会怎样?谁知道呢!对复杂的问题,也许以好玩的心态反而更容易得出严肃的结论。
话题缘起:人文视角下的智能风机
在差旅的路上就产生了以人文视角来看待自己熟悉的技术,以期给同行业者带来一些启迪。就像用哈哈镜看看自己(这个文章是一个系列,后续内容尽请期待~)
首先说说应试下的风电并网难
近年来风电指数级数飞速发展,而电网的发展速度是线性的,
风电并网难的问题,各方都很受困扰。于是各路神仙出面支招,立了无数的科研项目,组织了无数的技术论坛,热闹之余仍是一团乱象。想想中国的教育也是这样,风电并网与中国教育两者似乎有类似的困境。
10年前,多数人还不知道低电压穿越是什么,现在,风电圈内的人都深知并网的测试、认证、评估多么重要。条目越来越多:
低电压穿越
高电压穿越
电能质量
电网适应性
有功无功调节能力
仿真模型一致性评估
这些条目就像高考的标准化考试,是任何新设计风机投放市场的准生证。这造成的困境很像中国的应试教育,学生们埋头完成作业,完成考试,却丧失了学习的兴趣,忘记了学习的目标和最初的志向。
做风电的人现在都熟悉这些测试与认证的条目和应试技巧,但滑稽的是,你如果问为什么要有这些要求,能回答的人凤毛麟角。如同学生的期末考试,本来是用来检验学习的效果,却成了学习的目的,而高考更是学习的唯一目的,类似的,拿证也变成了风机设计的唯一准则。
可是即使拿了证,实际风机运行中还是有很多问题,于是大家讨论需要提出更高要求的并网标准,进行更多的认证,于是在这条路上,我们越走越远。
欧美并网标准的不同路线,就像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
欧洲的标准体系像是应试教育
他们制定严格的标准和法规,建立一整套认证的体系。有很多专门做测试、认证的企业,对通过测试的产品发“证书”。这滋生很多咨询公司,专门帮助企业快速拿到“证书”,就像遍布大街小巷的补习培训班。
美国的标准体系更像素质教育
美国的做法不同,更像是个性化的素质教育。作为一个联邦国家,美国没有全国统一的风电并网标准,NERC和FERC有些指导性的要求,每个风场做设计的时候要根据风机的特点进行评估和定制化的设计。在美国,虽然也有一些咨询公司,但没有像欧洲那样庞大的测试、认证体系,以及寄生在这个生态下的大量“应试辅导班”。
走中国特色、实事求是的风电之路
从应试教育往素质教育改革了多年,可越改越麻烦。教育是个大话题,没有绝对的“大招”;教育更是个复杂系统,没有简单的解。只有实事求是寻求适合自己的鞋子,走自己的路。
同样的,风电并网也是个复杂系统,也不是简单再提几个新要求,放几个“大招”就能解决的。务实的做法不是对标国际上最严格的要求和标准,而是要聚集最聪明的大脑实事求是面对问题、分析问题,并尝试解决问题。
如果不能针对具体的网架、故障录播和遇到的问题,再聪明的人都只是蒙着眼睛看病,这时候开出来的药方,看似信心满满,实际上跟路边哪些应试辅导班拉客的销售一样,都打着各自的小算盘。热热闹闹的场面中,唯独教育的主体和风电的主题是缺失的。